当前位置:首页 > 残联 > 其它信息

医疗健康养生产业推动残疾人托养新发展

发布单位
残联 生成时间 2018-07-19 16:15: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索 引 号: E2392A-09-2018-027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发布人
 

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宜春打造成医疗健康养生中心目标,为我市的残疾人托养奠定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基础,残疾人托养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模式创新的原则,充分利用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等资源,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残疾人托养事业。

一、积极探索残疾人托养的新模式

坚持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和基层工作实情出发,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办公助等形式,建立日间照料、寄宿制托养、居家托养相结合的托养服务模式,实现托养机构社会化,托养服务个性化,服务项目多元化。一是探索日间照料+信息平台呼叫居家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医疗康复资源及社会力量投资,创设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清扫卫生、理发、心理疏导、保健按摩、言语训练、关节训练、轮椅功能训练、娱乐等活动。开发APP手机客户端,建立“一键呼叫信息平台”,为服务对象提供点菜送餐、家政服务、预约护理、呼叫医疗服务。服务对象只要在手机上安装该客户端,即可登录系统选择各类贴心服务,服务对象患病需要就医时,家属或本人可通过一键通连接服务中心终端。二是探索寄宿制托养+辅助性就业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建立宜春市精神残疾人农疗康复中心。开设辅助性就业中心,对病情稳定期精神残疾人开展寄宿制托养服务、社区精神康复服务,采取医患融合形式(设立家属委员会、服务对象作为助理康复员实行分组管理),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生活能力训练、职业康复、技能培训,参加工疗、农疗等庇护性劳动,实现辅助性就业,对恢复病情稳定期精神残疾人的自信心,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使他们不仅得到有效的康复,更重要的是找回了以前的自己,而且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三是探索居家托养+社区照料融合模式。采取政府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公开招标、单一来源采购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开展居家式、社区化融合托养,服务对象在家居住,由承接机构按照招标项目和服务标准,开展托养服务,同时利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康复站等社会资源,就近组织服务对象到社区开展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日间照料活动,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护的老人共同学习、娱乐,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实现机构提供服务 “三个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费用统一,做到了居家服务与日间照料的有机融合。

二、努力实现残疾人托养的服务功能

通过日间照料、寄宿制托养、居家托养相结合的托养服务模式,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要实现四大服务功能。一是照料养护功能。照料养护功能主要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衣、食、住、行、日常生活自理和护理)等,全部由承接服务的机构完成。二是身体康复功能。各托养服务机构不仅对服务对象进行了一般的康复训练(如:运动功能训练等),而且按照“大康复”理念,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各种康复服务。三是情感帮扶功能。进入托养服务机构的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基本上都是情感严重缺失者,他们心理非常脆弱,自卑、自暴自弃,甚至不满、仇视,各托养服务机构非常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帮扶。1、开展心理援助。主要由心理医师和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抚慰、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指导等。2、开展社会融合训练。主要是锻炼服务对象的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组织服务对象与社区老人和社区居民融合娱乐(聊天、打牌等);开展艺术、体育活动、展示等;通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组织开展与服务对象相适应的社会活动。3、亲情感受活动。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攀亲结对,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亲情温暖。四是辅助性就业功能。在日间照料机构设立了包装盒订做、美容洗车等辅助性就业岗位,开辟了庇护性农疗劳动场所(辅助性就业实训基地),对有辅助性劳动潜能的服务对象开展了农疗庇护性劳动辅导、职业培训,创造条件开展辅助性就业。

总之,残疾人托养模式的创新和功能的实现,必将推进残疾人的民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在打造宜春医疗健康养生中心的进程中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正文附件: 下载
 
下载相关附件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